云法律>行政案例>2020年不再有高校自主招生,新计划已出炉,首批入围36所一流大学

2020年不再有高校自主招生,新计划已出炉,首批入围36所一流大学

时间:2020-1-15 18:47:41>跟律师谈谈<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同时自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意见”的出台可谓是“重磅炸弹”,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大多数人对“取消高校自主招生”的做法表示认可,因为自主招生近些年所表现出的问题让很多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彻底改革。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自主招生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高考生可以通过参加高校组织的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获得相应程度的高考降分政策。

   客观地说,高校自主招生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一些积极的成效。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升学深造等方面表现突出。只是自主招生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越来越多,似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招录取。

   虽然从2012年至今,相关部门对自主招生的政策进行着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比如,规定“试点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计划不超过本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纳入本校年度招生计划中”;取消奥赛生保送资格;自主招生考试应将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等,但自主招生还是没有躲过被终结的命运。

   高校自主招生取消,与之相伴的是“强基计划”横空出世,首批入围该项新计划的高校有36所,全部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它们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那么,这项新出炉的“强基计划”与之前的高校自主招生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重点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重点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简单地说,自主招生主要是发掘有特长的学生,避免他们在“唯分论”的当下被埋没;而“强基计划”是为国家战略需要选拔和培养人才。

   其次,招生专业不同。“强基计划”的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高校自主招生的专业则不受任何限制。

   第三,“强基计划”更看重高考成绩。众所周知,在自主招生中,竞赛、论文和专利可以帮助考生获得降分,而通过高校自主招生拿到降分资格的考生,最低能以达到一本线的成绩上知名高校。这个情况在“强基计划”中就看不到了。“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

   “强基计划”招生程序大概是这样,先是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再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并公示录取标准。

   第四,培养模式不同。高校不会区别对待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和通过正常高考进入高校学生的学生,但通过“强基计划”被录取的学生,将会享受到一些“特殊培养模式”: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不管怎么说,高校自主招生即将要成为历史,新计划已出炉,人们对新计划充满着期待,毕竟这是一个几乎完全参照高考成绩的招生录取计划,意味着更加公平公正。



(注:本新闻来源腾讯网)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2020年不再有高校”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