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存储芯片市场历经起起落落,这也导致了内存模块和固态硬盘价格的持续动荡。据最新消息,全球NAND闪存市场已经连跌了6个季度,随着价格的持续走低,不少消费者开始对高配版手机产生了降价期望,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根据苹果最新旗舰BOM成本单来看,苹果iPhone XS 64GB版存储成本在162元,256GB版的成本为454.6元,成本仅相差不到300元。根据计算可以发现,苹果在256GB的iPhone XS上多赚取了约1000元人民币的利润,而这种情况在不久前最新发布的华为nova 5 Pro上也实际存在,可以说,手机厂商正在凭借存储版本之间的差异赚取高额的利润。
一位手机厂商市场部负责人对财经网解释道,手机厂商肯定不希望因为闪存的价格下跌,为消费者把自己的旗舰产品的价格进行下调,价格的上探意味着高容量版本的高售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贴低容量版本,从而保证利润。
原先我们看到各大主流手机在定价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采用一个成本定价原则,基本一般情况下,一个手机的成本越高,它的定价也往往越高,特别是在手机军备竞赛的这几年当中。所有的手机都在追求高性能高价格,硬件的成本成为了手机涨价的重要原因,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现在硬件的成本在下降,那么为什么手机依然会保持这个高价呢?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从手机市场整体的发展角度来看,原先手机市场代表的自己是一个高新科技的产物,所以它的定价往往会和硬件价格成一个正相关关系。硬件价格越高,手机的价格自然也就越高,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市场现象。但是手机的定价往往和心理也是有着密切相关。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生成和一个产品的价格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但是这种密切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对于手机这种比较高额的耐用消费品来说,如果它因为原材料成本下降,就随意调低自己的产品价格的话,必然会给市场形成一种,那我只要等你这个产品原材料价格下降,我就可以买到更低价手机的这种市场心理预期。这种心理预期一旦形成,将不利于手机厂商对消费者进行心理预期管理。所以一般情况下手机厂商都不太愿意对价格进行太大的调整。除非有新的手机更新换代了,这个时候手机厂商才会愿意对老手机进行降价。
因为手机这种非常特殊的定价机制最终出现了,即使硬件出现一定的价格下降,手机厂商也是属于撑死不愿意降价的状态。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机厂商还没有像电脑,特别是笔记本电脑,进入一个全面竞争化的市场,所以让手机厂商还有了一部分的品牌溢价权。如果手机产业像笔记本电脑产业一样,进入了一个全面竞争的大市场,硬件成本的下降将一定会导致整个产品价格的下降,中国的手机市场离这个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