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案例>当好上甘岭精神传承“擎旗人”

当好上甘岭精神传承“擎旗人”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25-11-9 20:41:34>跟律师谈谈<

武警湖北总队武汉支队执勤九中队营区内,一场简朴而庄严的捐赠仪式正在进行。3名抗美援朝老兵后代将勋章、相机、书籍等24件珍贵文物郑重交到中队第28任指导员杨征宇手中。

“这些物件在家中是传家宝,在九中队才是‘活教材’,能让更多官兵读懂英雄故事!”英雄后代刘利军的话语,道出了红色传承的深意。

战旗传韵 不忘初心

走进中队荣誉室,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静静陈列,褪色的旗面上绣着“英勇向前 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15个大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执勤九中队1931年创建于鄂豫皖苏区湖北黄安县(现为红安),先后参加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历经重大战斗150余次。

“1952年上甘岭战役,志愿军134团8连官兵蜷缩在坑道里,断水断粮72小时,仍始终紧握钢枪、坚守阵地。43天血战过后,他们将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队史讲解员、下士马齐晋每次讲解,声音都饱含深情。

马齐晋的军旅初心,源自家庭的红色传承——爷爷是抗美援朝英雄,父亲曾服役于陆军某部。可初入军营时,面对枯燥、艰苦的训练生活,他曾在思想上产生过动摇,想着“干两年就回家”。

一次晚饭后,马齐晋在心胜园驻足良久,看着战旗上的弹孔,想起爷爷讲过的“坑道”的故事,突然读懂了“军人”二字的重量。此后,他刻苦训练,成长为中队的训练尖子、理论骨干,去年底还被支队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战旗在,精神就在;精神在,劲头就不会松。”马齐晋的话,道出了许多官兵的心声。

思想铸魂 教育润心

“我是上甘岭特功八连第5634名战士,荣誉编号94022,我将沿着前辈的足迹,赓续革命精神,传承优良传统,时刻准备战斗……”在“七一”勋章和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后代柴兵荣的共同见证下,一场特殊的新兵入队仪式在执勤九中队营区内举行。

为让红色传承落地生根,中队建立起一套独具特色的荣誉传承机制:新战友入队,举办庄重的“荣誉编号授予仪式”,颁发终身荣誉编号——编号前两位代表中队自红安建队以来的年份,后两位则是当年入伍人员的序号;老兵退伍,颁发定制的荣誉勋章,勋章正面“上甘岭特功八连”“执勤九中队”的字样,将红色传承与军旅记忆永久定格。

红色教育既要入眼,更要入心。副中队长许智强初任政治教员时,因授课说理生硬、观点老套让官兵直呼不“解渴”。痛定思痛后,他深入班排收集意见,将中队红色故事融入教案,创新授课模式,让教育课堂精准对接官兵思想需求。

铸魂润心,教学相长。今年8月,在参加武警部队政治教员集训比武中,他将中队红色故事融入授课内容,一个个浴血瞬间、一段段传承佳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他荣获武警部队一等奖的成绩。

1994年以来,中队连续30年被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和“四铁”先进单位,23次荣立集体一、二等功,党支部19次被表彰为“基层先进党组织”。

号角催征 忠诚担当

“我们的口号是?”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

每当夜幕降临,执勤九中队的晚点名总会响起这震撼人心的应答。

精神的传承,总有具象的载体;英雄的足迹,始终照亮前行的道路。而今,九中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个口号却在中队叫响了70余年。

不管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发展时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官兵们对党忠诚的底色不会变,面对困难挑战“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队训不会变。

比武场上,中队官兵展现出敢打敢拼、勇争第一的血性胆气。

2021年,“柴云振班”班长余沛海参加总队军事体育运动会。正值备战比武的关键阶段,他不慎在一次热身跑中扭伤脚踝,导致距腓前韧带断裂。

“要不要放弃比赛?”面对抉择,余沛海停留在班级荣誉墙前,柴云振浴血奋战的事迹再次燃起了他的斗志,“柴老英雄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奋勇杀敌,我这点伤算什么?”于是,他下定决心,保守治疗,继续备战。最终,在比武竞赛中,他斩获了个人全能和单杠双料第一。

忠诚融入血脉里,战旗永随党旗飘。从抗美援朝战场的“上甘岭特功八连”,到新时代“四铁”过硬基层,执勤九中队全体官兵正以忠诚和担当,续写当好上甘岭精神传承“擎旗人”新篇章。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当好上甘岭精神传承“”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