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案例>“家门口的幸福”从何而来

“家门口的幸福”从何而来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25-5-13 11:07:59>跟律师谈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些老旧城区日益面临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强、远年住宅与老旧小区集中、物业管理缺位与居民自治难题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如何通过有效治理提升群众家门口的获得感、幸福感,成为摆在治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4年以来,天津市河北区积极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基层治理新任务、居民群众新需求,扎实推进强基赋能工程,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升群众“家门口事”的治理水平。

  组织建在家门口

  菜市场设党支部让百姓“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清晨6点,河北区铁东路街道宜景菜市场已是一派繁忙。摊位前“党员示范岗”的红色标识格外醒目,程肖飞正将一袋袋分装好的杂粮摆上货架。他说:“党员身份挂出来,进货更要严把关。”

  眼前整洁有序的标准化菜市场,此前却是远近闻名的杂乱市场。2018年市场升级改造时,党建指导员边文君带着任务进驻。据他回忆:“当时商户80%是外来务工人员,市场环境脏乱,菜叶遍地,顾客投诉不断。”

  “菜市场是重要的民生场所,是否有序,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河北区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高亮说。近年来,河北区开展菜市场党建引领力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党员群众凝心、企业商户暖心、居民百姓放心的菜市场。具体做法上,市场党组织主导,党员与商户联动,还注重将菜市场管理方的党员负责人纳入党组织领导班子,在每个菜市场打造党建工作指导站,选派“两新”组织专职党务工作者驻站服务。

  “市场党组织怎样发挥作用?”程肖飞最初满心疑惑。但当看到党员商户率先挂出“卫生自检表”,主动清理门前垃圾,他渐渐改了主意。“人家真把这儿当自家客厅打理。”在他们感召下,2019年,程肖飞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如今在宜景菜市场,8名党员中既有管理人员,也有像程肖飞这样的党员商户。水果摊主刘辛就是新发展的90后党员,他的摊位前总摆着便民药箱和共享充电宝。“党员身份不是招牌,是责任。”这位来自江苏徐州的小伙说。

  “过去比谁嗓门大,现在比谁服务好。”边文君翻开工作日志,记录着市场的变化:卫生投诉下降92%,顾客回头率提升至85%,14名商户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目前,河北区15家菜市场全部建立党支部,党员摊位“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280余家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商户纳入亮身份行列,让百姓“菜篮子”拎出幸福感——全区菜市场内的诚信纠纷下降30%以上,居民群众对市场满意度达到92%,市场交易额较之前增长15%以上。

  资源聚在家门口

  新就业群体与社区党组织实现“双向奔赴”

  夜幕下,美团骑手校泽轩正骑着电动车穿梭于楼宇之间,行至王串场街道一个小区门口,“咯噔”一声,电动车一阵颠簸。他下车检查,“井盖松动了!”校泽轩赶忙拿出手机拍照,上传到“驿警巡逻队”微信群中。

  “第二天我再次路过这个小区,发现井盖已经修好了。”校泽轩笑着说,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参与排除安全隐患了。“我们每天穿行在大街小巷,既是送餐员,也是安全隐患排查员。”校泽轩说。

  在河北区,像校泽轩这样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骑手并非个例。王串场街道焕玉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言介绍,社区强化党建引领,依托河北区首个新就业群体党支部,吸纳周边站点的120余名骑手、快递员,化身“移动探头”,参与基层治理。

  “这其实是我们与社区党组织的‘双向奔赴’。”美团王串场站副站长施厚任领着记者来到街边一个“驿路有爱”站点,里面摆有应急药品、微波炉、饮水机等用品。他说:“注册骑手刷脸可进,物品很实用,让我们感受到社区满满的关心。”

  新就业群体的需求在哪里,党建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河北区推行新就业群体“暖新十五条”举措,打造“十分到家”服务圈、272个“驿路有爱”站点。还与天津市第二医院共建“骑手门诊”,为骑手提供专属挂号通道和义诊服务。

  事实上,这只是把资源汇聚到群众家门口的一个缩影。高亮介绍,河北区找准党建工作与商居发展的结合点,全区社区党委与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党组织均确定了1—2个共建项目,推进社区建设微更新、志愿服务等暖心工程。

  在望海楼街道,昆云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美迪带着记者走进“移动爱家便民坊”——这里曾是一间闲置房屋,如今变身为智能服务综合体。中国移动天津分公司通过“社区合伙人”机制入驻后,不仅提供宽带义诊、智慧养老产品体验,还将文创产品销售额的50%注入社区基金,用于帮扶困难群体。

  此外,昆云里社区还引入创新创意项目和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以“志愿+低偿”的经营模式,提供插花、舞蹈、国画、书法、非遗制作等多门课程,让居民群众生活更丰富。

  矛盾解在家门口

  “阳光物业”重塑物业与业主的信任纽带

  暮色中的鸿顺里街道律笛里社区海韵家园小区,74岁的居民李桂琴悠闲地在平整的沥青路上散步。“你敢想吗?几年前,我们这还是有名的‘矛盾小区’。”李桂琴对记者说。

  海韵家园小区建成于2006年,地处繁华市区,初上市时也是“一房难求”。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小区业主与原物业公司、业委会之间矛盾频发,2022年之前,各级部门接到的投诉达400余次。

  原因何在?“问题就出在物业公司的‘暗箱操作’上。”律笛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佳鑫回忆,过去,物业收支不透明、服务缩水,居民与物业矛盾激化,物业费收缴率一度跌破50%。

  机制破冰,让物业在阳光下运行。2022年,河北区创新推出的“阳光物业”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公开透明为重点,重塑物业与业主的信任纽带。

  在街道党工委带领下,律笛里社区党委通过物业联席会议、议事会、网格员入户等形式,广泛收集并回应居民意见和建议。在前期业委会未能充分履行职责、任期届满后自行解散的情况下,社区党委按楼栋推选出39名业主代表成立监督委员会,党员业主代表超过半数,最终又从39名业主代表中选出3人组成执行小组,增加执行力。

  社区党委先后组织召开6次业主大会,将“阳光物业”核心内容写入小区规约,物业公司选聘由第三方公开招标,业主大会投票选定;公共收益70%用于设施改造,收支明细每月公示。

  如今,新选聘的物业公司不仅完成20项环境提升工程,还推出低价维修及免费帮扶老党员、特困群众等服务。物业经理于德坦言:“新模式让物业从‘逐利商人’回归‘小区管家’定位,精细的服务换来的是居民与物业的‘双赢’。”数据显示,目前海韵家园物业费收缴率跃升至95%,满意度从45%提升至93%。

  “基层治理不能只当救火队员,得把矛盾化解机制建在群众家门口。”鸿顺里街道党工委书记范世东说,街道已对辖区全部小区完成了基础调研和科学评估,制定了具体计划和工作台账,梳理出各小区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

  “物业管理小切口,撬动基层大治理。”河北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仲旭进一步介绍,今年将在全区192个小区推广“阳光物业”模式。

  “近年来,我们还依托社区、楼宇等各级各类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北岸议事会客厅’,针对群众所需所盼,定期发布会客计划。”河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玉彬介绍,通过个性化、定制化议事会客安排,河北区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律师等为居民、企业定期提供法律服务矛盾调处等服务,把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家门口。

  徐玉彬表示,河北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组织体系建强在群众家门口、资源力量汇聚在百姓身边、暖心服务推送到社区楼栋,让党建引领更有力度、基层治理更有精度、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3日 19 版)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离婚咨询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离婚律师  工伤认定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家门口的幸福”从何”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