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案例>北京发布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PM2.5浓度十年降幅达66%

北京发布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PM2.5浓度十年降幅达66%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25-8-16 18:27:55>跟律师谈谈<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现场,北京市系统发布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成果。北京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APEC 蓝”成为“常态蓝”,到“千园之城”推窗见绿,从能源结构“去煤化”到绿色经济蓬勃兴起,为超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北京案例”,更让生态红利实实在在惠及民生。

从“APEC 蓝”到常态清新 碧水青山入画来

北京以“钉钉子”精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性跨越,PM2.5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 30.5微克/立方米,降幅达66%,仅用十年左右时间完成发达国家三十年的治理历程,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全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APEC蓝”成为市民日常可见的“北京蓝”。水生态修复成果显著,通过全流域治理让“清水绿岸”回归城市,动态消除劣V类水体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平原地区地下水位连续九年回升,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河流全线贯通入海,昔日干涸的河道重现“碧水穿城”波光粼粼,一批“水秀而可近、岸绿而可亲”的滨水景观带成为市民休憩好去处。

如今,市民手机里的“空气质量 APP”不再频繁弹窗预警,“晒蓝天”成朋友圈日常;周末到永定河岸边露营、潮白河旁骑行已成为家庭休闲标配,“呼吸清新空气、亲近清水绿岸”从期盼变为现实。

绿脉织城无界融 人与自然共栖居

北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大尺度绿化和精细化建设拓展生态空间。生态管控体系不断强化,严格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全面落地,生态控制区占比提升至75%以上,27.5%的市域面积被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为城市生态筑牢“安全屏障”。2012年以来新增造林245万亩,相当于238个奥森公园,森林覆盖率从38.6%跃升至44.95%,建成全国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

“千园之城”品质升级,通过“拆栏透绿”让1100座公园中三分之二实现无界开放,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诗和远方”。花园城市建设更显精致,20处花园式示范街区、100条城市画廊串联起市井烟火与自然之美,2015公里绿道如同城市“毛细血管”连接公园、商圈与社区,在超大城市中提出“公园融城”的生态治理范式。70公里滨水空间、300座绿化立交桥让城市处处见绿,“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活场景覆盖全城。东城居民下楼就能逛“口袋公园”,海淀上班族沿绿道骑行通勤,通州家庭在滨水公园露营野餐……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斐然,现有陆生野生动物620种,实地记录物种6895种,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获评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邂逅松鼠、戴胜等野生动物。

无煤化筑基新风尚 出行生活皆含绿

围绕“双碳”目标,北京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各领域,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系统性变革。能源结构实现“脱胎换骨”,煤炭消费量从2012年的2180万吨降至2024年的不足50万吨,占能源消费比重仅为0.5%,在北方大城市中率先实现能源消费基本无煤化。创新推出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MaaS,整合地铁、骑行、步行等多元交通方式的智慧实践,入选联合国“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库”,构建起超大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制度框架。建筑节能水平全国领先,节能建筑占全部既有民用建筑总量超80%。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拓展至879公里。碳市场机制不断成熟,累计成交各类碳排放权产品1.11亿吨、成交额47亿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落地运营。

绿色交通体系日益完善,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13.5 万辆,新能源汽车车主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充电桩,中心城区75.7%的市民选择地铁、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让办公室更舒适节能,绿色建筑成为城市建设主流。绿色电力照亮千家万户,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提升至近三成,较2020年提高13个百分点,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基本建成。

创新驱动产业兴 绿水青山变金山

北京立足全球绿色发展前沿,以创新为动力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加快打造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模式,6.6万件绿色技术发明专利、近200家绿色科研平台支撑起先进能源、合成生物等七大战略性基础性绿色产业,为绿色发展注入“科技动能”。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升级步伐加快,全市绿色企业占比27.2%,形成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北京路径”。国际绿色影响力持续提升,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等品牌活动搭建起国际交流平台,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全面铺开建设,一系列“北京经验”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昌平新能源企业带动就业岗位增加,延庆生态旅游让村民收入翻番,怀柔绿色技术企业研发的节能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分别达30%和 25.1%,绿色已成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三级联动强保障 区域共护一片蓝

北京建立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统筹机制,推行“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全覆盖,率先开展市级生态环保督察,将责任层层压实至“最后一公里”,以“零容忍”态度向环境违法行为“亮剑”。深化京津冀大气联防联控、水源共保,形成“高位统筹+区域协同”的生态治理体系,区域生态屏障更加牢固,为特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京津冀共享蓝天碧水,三地市民周末跨省郊游呼吸清新空气;“河长制”让家门口的小河变清,“林长制”让社区周边的树木有人管,市级环保督察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难题,生态治理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基层创新实践百花齐放,丰台区“绿城九法”破解中心城区绿化难题,朝阳区推动生态公园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平谷区“生态桥”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各区特色实践让“两山”理念在街巷间落地生根。

未来,北京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守护好密云水库等生命之源。以花园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绿化从“增绿扩绿”向“提质融城”转变,依据“一屏五带、两轴三环、九楔十五片”空间布局,让绿道串联民生幸福,让公园融入市井烟火。锚定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目标,完善碳排放“双控”体系,壮大绿色产业,以绿电、碳市场激发绿色发展动能。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 律师咨询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北京发布新时代生态文”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

>>上一篇:点绿成金

>>下一篇:点绿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