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法律>企业案例>14亿大案重审,王老吉加多宝9年恩怨何时了

14亿大案重审,王老吉加多宝9年恩怨何时了

时间:2019-7-4 10:41:21>跟律师谈谈<

   “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曾让王老吉火遍大江南北的广告语,让王老吉从广东走向全国市场。但与此同时,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商标之争也未曾中断,这一争就是9年。

   7月1日,加多宝发布公告称,当天收到最高人民法院就加多宝与广药集团“王老吉”商标侵权纠纷案裁定。裁定结果为:

   撤销该案一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粤高法民三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发回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

   7月2日,广药集团旗下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回应,广药集团昨日(7月1日)收到最高人民法院(2018)最高法民终 1215 号裁定书,并称“发回重审并不意味着最终的判决。”

   发回重审之前,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的纠纷拉锯战已长达9年,这次最高院发回重审,胜负又将如何?或许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两家9年的商标之争中寻找一些端倪。

01、缘起

   加多宝和王老吉之间的商标故事可以追溯至2000年。

   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粤高法民三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书,2000年5月2日,广药集团曾与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道集团)签订《商标许可协议》,同意鸿道集团在中国大陆使用“王老吉”商标,为期十年,即至2010年5月1日止。

   随后,双方于2002年、2003年先后签署两份补充协议,将许可期限延至2020年5月1日止。

   据长江证券2018年7月12日的一份研报,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的销售额稳定在1-2亿元。双方签订补充协议后,加多宝将王老吉的品牌定位为“预防上火”,2003年,后来火爆的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正式面世,成功实现与主流饮品的差异化竞争。

   随后的五年,这句黄金广告语登上央视广告、世界杯宣传等多种渠道,品牌传播达到高潮。2008年,王老吉的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2003年至2008年是王老吉品牌高速发展的五年,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双方签署补充协议的第三年(2005年),香港鸿道集团主席陈鸿道用300万元港元行贿广药集团副董事长李益民的事情东窗事发

   2010年,广药集团以此向鸿道集团发出律师函,称上述补充协议因以非法手段行贿取得为由,申诉李益民签署的两个补充协议无效。2011年5月,王老吉商标案立案。

   由此,两家的商标争夺战正式打响。经过一年的调解,2012年5月11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定,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签订的两份补充协议无效,自2010年5月2日起,加多宝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加多宝不服,随即向法院申请撤销并获立案。

02、九年拉锯战

   从此,双方的诉讼拉锯战开始。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起,广药集团与加多宝之间就王老吉商标侵权、红罐包装、广告语涉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相互提起诉讼案件达20余起。

   据界面新闻报道,2011年,加多宝王老吉的销售额约为165亿至200亿元,是当时中国销量最高的饮料之一。

   2011年6月,广药集团正式发布了自己的红罐王老吉,由此双方从商标争夺战扩展到“红罐包装战”。

   2013年5月15日,广东省高院一审开庭审理广药集团和加多宝“红罐之争”案,双方各提出数十份证据证明正宗的红罐凉茶(包装)属于自己。

   2014年12月19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加多宝的全部诉讼要求,并要求加多宝赔偿广药集团经济损失1.5亿元以及合理维权费用26万余元。

   于是,加多宝另谋出路,2015年4月起推出了全新的金罐包装。

   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8月。双方的“红罐包装”案迎来了最高人民法院的二审宣判:“双方可在不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红罐王老吉凉茶’包装装潢的权益。”

   2011年到2017年,广药集团和加多宝在“商标争夺战”、“配方战”、“广告语战”、“红罐包装战”中打得火热,而峰回路转的“红罐包装战”二审结果,让在“配方战”、“广告语战”中连连失利的加多宝,终于赢回一局。

   让加多宝始料未及的是,2014年,双方在忙于“红罐包装战”时,广药集团还曾向广东省高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在内的六家加多宝公司,自2010年5月2日始至2012年5月19日因侵害广药集团“王老吉”注册商标造成广药集团经济损失10亿元。随后,六家加多宝公司向广东高院提起反诉。

   此后,商标争夺拉锯战继续升级。

   2015年1月22日,广药集团变更诉讼请求,将索赔的经济损失由10亿元更变为29.3亿元,理由是,据广药集团《专项分析报告》的测算,加多宝公司在商标侵权期间获得的净利润合计为29.3亿元。

   三年后,2018年7月,王老吉商标侵权案一审判决宣判。

   广东省高院判处,加多宝集团相关6家公司自判决发生法律效力起十日内,赔偿广药集团相关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14.41亿元。

   一审判决结果出来后,双方均不服广东高院判决书民事判决,向最高院提起上诉。最高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在2019年4月3日公开开庭审理此案。

   7月1日,加多宝发布公告称:“最高法院裁定书认为:一审判决采信的证据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重大缺陷,不能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依据,”7月2日上午,广药集团旗下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公司也发表声明称,“发回重审并不意味着最终的判决。

   案件发回重审,意味着持续九年的拉锯战仍将继续。只是,未来这场拉锯战的影响或许将更大。

   7月2日,广药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白云山”)针对“王老吉”商标侵权纠纷案的二审裁定结果也发布公告,称本次案件系商标侵权纠纷,不涉及到“王老吉”系列商标权属争议问题,不影响之前的交易交割。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王老吉”商标法律纠纷诉讼结果的进展公告

   原来,2018年12月27日,白云山与其控股股东广药集团签订《关于现金购买商标协议书》,约定白云山以13.89亿元收购广药集团拥有的王老吉系列420项商标专用权。

03、两败俱伤

   围绕“王老吉商标”、“红罐包装”、“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标语,加多宝和王老吉两家展开了长达9年的拉锯战,吸引了大批关注。

   随着最高院发布二审裁定结果,双方又将开启新一轮争夺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家都损失不少。

   据白云山2018年年度报告,该公司大健康板块(主要产品为王老吉凉茶)营业收入为94.87亿元,同比增长10.66%,王老吉单品销售额超90亿元。

   事实上,回看2013年至2017年白云山的财务数据,2014年、2015、2017年,王老吉的收入增速都维持在10%的水平,而2016年,受与加多宝的价格战影响,白云山大健康板块的营业收入仅为77.69亿,增速为0.01%。

   相比之下,加多宝受到的影响更大。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多宝从2012年至2015年冠名中国好声音,累计花费8亿元。

   2018年8月27日晚间,如今已退市的中弘股份曾发布一份公告,披露了加多宝的业绩。该公告显示,加多宝2015–2017年未经审计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0.4亿元、106.3亿元和70.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9亿元、14.8亿元和-5.82亿元,负债总额也达到131.67亿元。

   加多宝随即否认了上述业绩数据,但并未对外公布真实数据。李春林事后回应此事称,此后银行都把加多宝列入高度关注,大量贷款要提前还,经销商不敢打款,供应商要挤兑。

   事实上,进入2018年,加多宝资金链出现问题、工厂停产、供应商封门等负面消息不断。

   据中粮包装2018年中期业绩公告,受清远加多宝股权项目中其他相关合作方未能如约履行增资义务的影响,中粮包装自2018年二季度中止了对加多宝集团的两片罐供应。

   加多宝新晋总裁李春林曾回应称,中粮占产能超过90%,这次断供使销售旺季组织不了生产,没有产品,经销商不敢打款,陷入恶性循环。

   进入2019年,加多宝还在努力改善局面。1月份,加多宝先后与中粮包装、奥瑞金签订了易拉罐供应协议,暂时缓解了之前出现的供罐中止风波。但能否真正从拉锯战的阴霾中走出来,仍有待观察。

04、胜负待定

   对于此次商标案一审结果撤销发回重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加多宝或许存在二审中迎来“逆袭”的机会。

   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称,此次案件发回重审,双方平分秋色,看不出谁更占优势,但对于加多宝而言,至少暂时延缓了14亿元高额赔偿,留出了喘息的机会。

   广东洛亚律师事务所商标和涉外商标方面的专职律师程安坤也认为,从最高院裁定的表述来看,对广东省高院的判决采取了倾向性的意见,认为一审采信的证据不足以支撑其判决。

   这意味着一审原告也就是广药集团可能会面临比较艰难的证据攻坚战,而加多宝公司在这个环节扳回一城,重审也不可掉以轻心。

   此外,从法律程序上来讲,广东高院需要对一审的证据和相关案件事实重新审理,“当然这最终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审理结果,并且有可能不只是轻微的影响。”程安坤对《南风窗》记者解释道。

   鉴于之前此案一审判赔数额达到14.4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程安坤称,此次高院裁定发回重审,将可能使判赔数额有比较大的调整。

   北京市中关律师事务所主任李青山律师则告诉记者,最高人民法院撤销了该案一审判决,这意味着原一审判决确定的结果在法律上归于消灭,原来的胜诉或者败诉已经对双方都没有意义,案件重审后,判决结果如何,对双方都是未知数。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喜茶、奈雪等各类新茶饮层出不穷。而从2016年开始,中国凉茶行业就已告别高速增长态势。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中国凉茶业增速逐年下滑,2016年跌破10%。

   凉茶业的未来,恐怕是“又凉又苦”。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咨询  法律咨询电话  婚姻律师咨询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14亿大案重审,王老”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