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法律>企业案例>格灵深瞳消失两年:我们没黄,实际利润已远超“行业头部”

格灵深瞳消失两年:我们没黄,实际利润已远超“行业头部”

时间:2019-2-1 11:11:15>跟律师谈谈<

   过去三年,“格灵深瞳”是一家几乎消失于媒体之外的AI创业公司,当你在网上搜索这个名字,会显示“黄了”“为啥挂了”。这与2014年公司风光无两形成强烈的反差。

   当时,一则《对不起,我们只招牛人》的招聘启事,刷爆各高校计算机系学生的朋友圈。最为津津乐道的故事是,一次饭局上,徐小平和红杉资本的沈南鹏、联创策源的冯波聊到格灵深瞳未来的估值。 徐小平说起码5000亿美元,沈南鹏说1000亿美元比较实际。两人争执不下时,冯波给出了一个折中价格3000亿美元。而即使是1000亿美元,也足够进入中国互联网公司前三名。

   格灵深瞳可以说是徐小平撮合创建的。2013年,何搏飞从美国上市公司Blackhawk辞职后,给徐小平发微信说自己还没有下家。徐小平把赵勇介绍给了何搏飞,赵勇曾是Google Glass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徐小平对何说:“你和赵勇可以分别创建一个成功的公司,但你们俩一起干可以创建一个伟大的公司。”颇有当年乔布斯说服百事总裁斯卡利的风范。

   格灵深瞳最初主要切入安防领域,推出过人眼摄像机、皓目行为分析仪等产品。2013年创立之初获得来自真格、策源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轮投资,第二年获得来自红杉资本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但当2016年人工智能真的热起来后,同期成立的依图、商汤等创业公司成了众所周知的计算机视觉(CV)独角兽,而格灵深瞳却沉寂了。这家公司再次在网上掀起波澜,则是2017年初CEO何搏飞离职,原来的CTO赵勇被推上了CEO的位置。有行业人士对AI财经社评价,当时格灵深瞳是在行业中掉队了。

   在今年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赵勇接受了AI财经社的采访。他说,2016年格灵深瞳正处在转型中,他很痛苦,也做了很多思考,以前是全身心投入在技术中,现在90%的精力放到了产品、战略、与潜在合作伙伴的沟通以及重要的概念验证项目上,自己基本已经不写代码了。同时,赵勇把公司的PR业务停了两年,不仅很少出来接受采访,过去两年格灵深瞳融了三轮资,他也没有对外公布,因为“觉得PR一定要服务于业务而不是反过来”。

   安防、交通、零售,是目前格林深瞳主攻的三大领域。虽然在安防领域不乏独角兽,但赵勇说,格灵深瞳在利润上可能远远高于那些名气很大的创业公司。

   他也举例说,虽然阿里自己有人工智能研究院,也投资了很多友商,但盒马鲜生采购了格灵深瞳的产品做顾客分析,这对他来说比拿了阿里的投资更有意义,是一个“巨大的award”。他透露,格灵深瞳在2018年实现了全年盈利。

   “最困难的时候,可能是公司内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你的看法。在这些人里面,会有一些是对公司很重要的人,每一个重要战友离开的同时,又会有新的血液加入进来。这个转型的过程,其实是很痛苦的。但是,新融入的血液一定是更适合公司当前的发展,一定要相信这些痛苦都会过去。”赵勇说。

以下为部分访谈内容:

AI财经社:现在在网上一搜索“格灵深瞳”,紧跟的关键词就是“黄了”“挂了”,你看到什么感受?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声音?

赵勇:格灵深瞳在两年前换了CEO,所以我猜可能是这个变化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事实上,一个企业换CEO是一个非常勇敢的行为,因为大多数企业可能一换CEO就死了,我们换了CEO之后,2017年的成长率是5倍,2018年的成长率是7.5倍,如果看结果的话,我们的转变是成功的。

过去两年,格林灵深瞳跟媒体的互动非常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处在转型过程中,当时我做了很多思考,也很痛苦,但最后我还是做了这个转型。转型带来的结果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说有一些同事就选择了离开,然后一些完全不同的人进来了,紧接着公司的产品战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公司的文化都发生了一定的转移和变化。

AI财经社: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转型,当时格林灵深出现了什么问题

赵勇:2016年以前的格灵深瞳,因为我们是一个早期公司嘛,相对来说有一个很好的技术团队,但是我们在产品上,在产业里面,包括我们的销售能力是很软、很弱的,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很弱。所以,在那个时候公司对产业的认知还很单薄,公司的业务做的也很弱。其实当时大多数公司都差不多,但那时候格灵深瞳的PR非常活跃,也是因为之前我的伙伴其实非常擅长去做宣传,这非常好,也没什么错,但是我觉得时间节点出问题了,我觉得PR一定要服务于业务而不是反过来。

今天我去看公司的宣传就分得很清楚了,我觉得一个公司应该率先去建立产品的口碑。PR是一个乘法。如果产品的口碑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产品还不好,这个时候口碑其实就是负的,如果这个时候狂轰乱炸去做PR,就会把不好的口碑给放大。所以我把公司的PR几乎停了两年,我试图去积累公司的口碑,当我自己觉得比较舒服,觉得我们的口碑很正面的时候,可能在PR方面会慢慢恢复。

AI财经社: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格灵深瞳的产品是不是就是Primesence(一家以色列创业公司,专注于3D 扫描技术)包了一个壳子?”,我看到2015年的时候你回复了很长的一段话,那是你自己写的吗?为什么要回答那个?

赵勇:那是我在知乎上回的唯一的一个帖子。那个问题本身是一个错误的问题,格灵深瞳本质上是一家算法公司,我们本来就没有说过我们造了元器件。

可以跟你分享一个产品,我们去年在中国农业银行中标的最成功的产品——皓目行为分析仪,这是格灵深瞳第一款单品销售过亿元的产品,每一个新的产品出来之后,去说服市场都需要一个过程。今天,我们是第一家成功说服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把3D行为分析大规模落地的公司,这点我还是非常骄傲的。

AI财经社:你说格灵深瞳在安防领域有很落地,但可能我们更耳熟能详的名字是其他几家创业公司。

赵勇:我一般不轻易评价友商,这不是我应该做的事。但如果你是行业内部的人,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landscape。我认为在安防行业,我们的实际利润可能远远高于你说的这几家。我们可以从一个指标来看,比如说中国最大的集成商或者是软件公司,他们会采购底层的一些计算引擎,如果问在他们心目中排名第一的公司有哪几家,很可能您刚才说的这几家都排不进去。

另外一个指标就是因为我们比较多的关注在产业里,所以比较少去参加学术竞赛,我们也并不要求算法工程师去发表文章,但是对于行业最重要的竞赛,比如说跟公安部举办的竞赛,我们基本上是霸榜的。在那个行业里你会看到排名前几的公司反而是那些海康、大华这样的企业,然后你会发现创业公司在里面的排名不是那么高,而我们在那里面的排名是很高的。

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银行的安防,像中国最大的一家银行,2018年的招投标,排名第一的中标公司是海康,排名第二的是我们,排名第三的是大华,所以我们的价值观不太一样。媒体的价值观主要关注在科技媒体上的这种反映,但是我们可能更关注在实际的购买量、采购量、用户量上。

AI财经社:2015年时候格灵深瞳说要进入自动驾驶行业,这块现在的进展怎么样?

赵勇:交通对我们来说有三件事:车、司机、道路。跟车有关的格灵深瞳已经不做了,我们把这个团队拆分出去,并且引入了新的合作伙伴,一同成立了专注于做无人驾驶的驭势科技。今天,驭势科技自己也已经发展的非常好了。而格灵深瞳自己,仍然集中在司机、道路上的事。由于现在产品还没有到一个时机去宣传它,所以今天就不多展开了。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格灵深瞳消失两年:我”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