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法律>其他案例>虚拟矿井练真章,矿山救援训练走进“数字井道”

虚拟矿井练真章,矿山救援训练走进“数字井道”

时间:2025-10-17 14:10:51>跟律师谈谈<

淬炼生命之光,铸就先锋力量。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于10月14日至17日在山东济宁举行。

一项由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研发的“无实景、全实战”比拼,成为本届竞赛的技术焦点。无需下井、不见设备,却流程严苛、节奏紧凑——这是本届竞赛中最“看不见”,却“真较量”的项目:VR演练。

“3号氧气检测已完成。”

“7号到达三号门。”

回应声此起彼伏,屏幕上救援进程同步更新。在矿山救援虚拟演练平台上,广西矿山救援大队贵港中队6名队员头戴设备、分工明确,依托三维矿井模型展开模拟救援。屏幕之外无井道,系统之中却遍布险情,每一处操作动作都被精确捕捉。小队长敲帮问顶、研判风险,技术员检测瓦斯与风速,副队长协调推进,其他成员背负装备、搜救转运。

系统可构建出包括风门穿越、水封巷道、高温烟雾区等二十余类复杂灾情环境。队员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从装备检查、自检互检,到构建井下基地、灾区侦查探察、灾情处置、人员救治等全流程任务。流程一个不落,步骤一个不跳,判断一个不能慢。

这不是“像不像”的比拼,而是“行不行”的考验。现场的一位裁判员直言,“每一步都必须真练真做,不是真在井下,但必须真在状态。”

语音回传、数字联动,协同操作虽在虚拟空间,评价依据却落在每个细节。系统的“智能眼”在比人更细致的地方打分:呼吸器是否自检?瓦斯检测是否到位?灾区封闭是否规范?每一项都有指标,每一步都有记录。得分由系统评分与裁判评估双轨结合,演练报告自动生成,为队伍总结与全国救援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样本。

“过去,训练靠实地、靠经验、靠感觉;如今,救援训练开始进入可推演、可量化的智能阶段。”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应急救援分院副院长邹云龙表示,作为本次竞赛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研发系统时将标准流程嵌入虚拟矿井,在不可重演的事故现场之外,搭建起可多次训练的“实战空间”。“它不仅像井下,还能激发井下人的心理状态。”

流程压迫、视觉拟真、任务密集,模拟训练照样逼人出汗。“要把赛场当成‘战场’,在真实情况下,任何一处出错都可能巨大代价。”场外观赛的贵港中队队员覃耀东说。

“宁可有备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东能源队总工程师王旭评价道。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练;没有‘战场’,就模拟‘战场’练。”

VR演练项目的加入,不只是‘多了一道赛程’,而是在重构一整套训战体系——用最安全的方式,训练最危险的任务;用有限空间,模拟无限变数。

比技术,更比体系;比反应,更比准备。以往靠经验上阵,如今靠科技赋能;从个体操作到系统协同,新时代的矿山救援训练正加速走向规范、高效、智能。

矿井之下,关乎生命;矿井之外,练出真章。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咨询  杭州律师咨询  法律咨询网  公司法 云法律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虚拟矿井练真章,矿山”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