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案例>被杭州媳妇惹哭!13年过年不回家,都是因为这件事

被杭州媳妇惹哭!13年过年不回家,都是因为这件事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19-2-1 9:30:50>跟律师谈谈<

   上周六,春运里的杭州东站地铁站,一张张回家的面孔停留、张望,然后远去。站点运营时长17小时,接待进出客流超18万人次。

   离过年还有一个星期,大年三十里大多数相遇与久别重逢的欢笑眼泪,都已从这个繁忙之地陆续启程。

   剩下的,多是深埋内心不被捕捉的遗憾、内疚,思念、盼望。

杭港地铁与杭州残联联合招募的“贴心驿站”志愿者

   冯丽就是其中一个,她在杭州14年了,有13年没回老家过年。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长期住在阴暗潮湿的农民房,心里有个想嫁的梦却知道别人看不上。

   谁能想到呢,年近40,她现在有了喜欢的工作,住上公租房,嫁了个最美老公,把自己活成了“超级冯丽”。

   这是东站嘈杂背景声中的两个春运故事。

THE WAY HOME

难回的家

超重点28分,多方争取进了专科学校

这个世界很多东西都很难

   火车东站地铁站大厅的贴心驿站,一个不到8平方的引导台,冯丽早早来到台前,挂上了志愿者绶带。一个女孩走过来,看了她一眼,本打算问些什么,却转身走向身穿制服的地铁引导员。“你好,去文泽路坐1号线,走这边。”冯丽追了上去……

   对于女孩的转身,冯丽知道那是为什么——身下的轮椅,让她在女孩眼中显得弱势。而像冯丽这样的残疾人志愿者,在贴心驿站不止一个。

   来杭州14年,冯丽有13年是没有回家过年的。春运,是她心头的一道坎,要想跨过去,得用尽全身力气。

   冯丽是河南人,坐火车回趟老家得13个小时,若是一个来回,4千里。身下的轮椅让她出行艰难,尤其是春运期间,车站、列车上都挤满了人,她要穿过行李箱、涂料桶、蛇皮袋和人缝极为不易,更何况到站后还得找人把她抱下来。

   命运似乎对冯丽格外苛刻,面对困难成了人生中如影随形的必修课。1岁半时,小儿麻痹症让冯丽从此再没站起来过,可她凭着自己的聪明,从小学自学到高中,2000年参加高考时,总分超过当地重点线28分。

   然而,所有学校都拒绝录取她。

   “学校觉得我体检不合格,没法完成学业。”冯丽说。

   那个夏天,冯丽爸爸因刚做股骨头置换手术不能远行,便四处求人带冯妈远走省城,为女儿上大学的事奔波。冯丽记得那个晚上,屋檐下亮着灯,父女俩坐在堂屋门前,爸爸默默流泪,女儿无言以对。

   后来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她进了一所专科学校。考了重点本科的分数,读着专科院校,冯丽没有气馁,通过自考拿到了本科文凭。可问题又来了,她找不到工作。家里人觉得,可能只有考上研究生,冯丽才有出路。

   于是2005年,冯丽真的考上了研究生,在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

   2008年,冯丽拿到了硕士学位,可出路呢?

   “研究生毕业,根据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我的户口迁到了杭州。那年,我很认真地找工作。”冯丽的简历很漂亮,只要投出去,都会有面试通知发来,可冯丽一看到面试官惊讶的表情,她就明白了——无论是当场拒绝还是让她回去等通知,结果是一样的,黄了。

   “我终于明白了,很多东西都很难,不是我觉得能胜任就可以的。”后来,冯丽到某家科技公司做了话务员,钱少活多离家远,可她真的不敢辞职。

小时候村里人告诉爸爸

好好攒钱吧,看钱的份上,总有人娶她

   冯丽的丈夫邵哥就站在不远处,每次冯丽来做志愿服务,他都会起个大早,推着轮椅送妻子到岗。冯丽上岗时,邵哥无所事事,他会默默地陪着站一上午。

   小时候在老家,村里人就告诉冯爸,“好好给她攒点钱吧,看在钱的份上,将来总有人会娶她的。”现在想来,冯丽为这话气得要从轮椅上跳起来。

   邵哥比冯丽小5岁,大眼睛,高大帅气,他也是一名残疾人——因为出生时难产,脑神经受损,导致肢体残疾三级,无法提重物,语言也有一定障碍。可从外表看,邵哥和健全人基本无异,正因如此,父母起初反对他和冯丽的婚事,奈何架不住邵哥自己的坚持。

   说起和邵哥的缘分,冯丽眉飞色舞,连气都不带喘的。

   “2013年,我们一起参加了杭州肢残人协会青工委的活动,不认识;2014年,又一起参加活动,还是不认识。直到后来我和朋友吃饭,才知道他。2015年谈恋爱,2016年5月20日结婚。”冯丽说,“结婚快3年了,去年年底,我翻出一张2014年在苏州拍的照片,发现里面居然有他。”

   说起这些,冯丽越发兴奋了,把照片翻了出来。“你看,是不是他?帅吧?我们两个人出去,人家老是问我是不是他妈,还叫他对妈妈好一点……”

   女人秀起恩爱来可不好收的,我转头问邵哥,“你是做什么的?”

   邵哥蹲在地上,笑得眼睛眯成了月牙。“发钱的。”他的口齿不是很清晰,我再细问,哦,是街道的助残员,给残疾人做资料审核、发放补贴的。

   你忙着,我看着,这可能是这对夫妻的一种另类甜蜜吧。

我赶不了春运,能帮他们快一秒回家,也好

   “你好,到杭发厂要怎么坐车?”和冯丽的对话时常会被问路人打断,这次问路的是一个肩膀上扛着3个蛇皮袋的大姐。

   “这边,2号线,大姐你慢点哦。”冯丽应对得有条不紊。

   当春运志愿者,这或许是冯丽对自己心理弥补的一种方式,她没法成为春运大军中的一员,能为归乡者提供一些服务也是好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冯丽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2005年,是妈妈推着轮椅送她来到杭州,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她,陪了整整10年。直到冯丽工作落定,才回老家照顾生病的丈夫。

   两年后,2017年冬天,妈妈因肾衰竭离世。那天,冯丽坐在公交车,面对与妈妈年龄相仿的陌生阿姨的安慰,忍不住放声大哭:“我没有妈妈了……”

   其实从妈妈回老家后,冯丽身在远方始终心存恐慌,因为人到中年,父母总是以绵长的病痛提醒儿女,时刻做好失去的准备。她想,父母内心相比更加惶恐无助,“因为世上还有无数像我们一样无能的儿女,挣扎在祖国的天南海北,带着一辈子没办法愈合的创伤。”

   冯丽的话虽有些酸楚,可她对生活依旧满怀感激,政策的普惠加上个人努力,她拥有了幸福的生活。她现在在一家单位做专职文员,这是干过做喜欢的工作。

   2014年,她给现单位投简历时,特别注明了自己是坐轮椅的残疾人。没想到,单位回复她,“没关系,看到了,我们门口有缓坡,你可以上来”。

   2016年,她和邵哥住上了江干区的公租房,再也不用住潮湿阴暗的农民房一楼,不用担心房东会不会赶她走。可惜妈妈没能来看一眼,不然她就可以彻底对女儿放心了。

   冯丽说,身为残疾人,她没想要世界给自己特殊的迁就,希望自己能活得和别人一样,或者差距更小一点,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她也想为社会提供一些帮助。

   在地铁站多待了2小时,冯丽该回家了。回家前,冯丽很开心,因为一个陌生人的一句话。有位老伯拖着行李来问龙翔桥该怎么去,冯丽给出指引后,老伯向她道了谢。没想到,老伯已经往站台走了,还不忘回头向冯丽喊一句:“谢谢啊,你们真好!”

   “在这里一个上午收获的‘谢谢’,可能比我一辈子听到得都多!”冯丽说。

   邵哥推着冯丽,小心地走进垂直升降梯,笑着向我们挥手。电梯门闭合,两个静默的背影由宽变窄……爱情至朴,收入、教育所有婚恋关系里所谓门当户对的计较,瞬间苍白无力。

SUNSET GLOW

夕照之光

我从小残疾,可我真是幸运儿

   “应阿姨,来啦……”正午时分,一个穿着蓝色制服的姑娘向应瑛打招呼,扶她坐下。穿制服的姑娘叫许婷婷,26岁,杭港地铁的站内引导员,刚结婚不久。贴心驿站的志愿者半天轮一次班,应瑛总是提前到岗。

   你若是问应阿姨的年纪,她便假装迟疑一秒,然后掩嘴大笑起来:“女人的年龄要保密的呀!”

   应阿姨2岁时因病残疾,妈妈带着她四处求医,如今,尽管她的左腿还是不方便,至少可以独立行走。

   “我觉得我真是个幸运儿。”应阿姨说,下乡当知青回来后,她在街道里和大家一起工作,后来又经人介绍到仪表厂上班。1996年,应阿姨下岗,可新的机遇又来了。因为有职称,她便去人才市场找工作,遇到了一家上海外企的负责人。“我出生在上海,和他多少有点老乡的感觉。”应阿姨说,“老板说,他都想不通,像我们这样有工作经验,小孩也带大了,怎么会没人要?”于是,应阿姨直接被招进那家企业做会计,直到2006年退休。

   29岁时,应阿姨认识了丈夫老张,结婚后就住在小营巷婆婆家。丈夫为人实诚,婆婆待她也好,如今,她的儿子37岁了,孙子也5岁了。“这年头,带小孩都要抢的呀!”应阿姨说,因为自己有个92岁的老母亲要照顾,只好忍痛割爱,将孙子交给亲家去管带了。

   退休后的很多个白天,儿子没结婚的时候,应阿姨就在家里结果老张买回来的菜,烧好晚饭等儿子下班;儿子自己成家了,她更空了,开着电视包饺子、洗衣服、做点小宝宝穿的玩意儿,盼着两个小的把孙子带来玩。她用旧床单做了一些止尿布准备给孙子的,结果白准备。儿子讲,现在谁还用这个啊?尿不湿早就买好了。她想想,真是时代不同了。

我想出去走一走,老公说,我变了

   她是很想出去做点事情的,可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实在不多,人家都说了到外头去站太吃力,怕她吃不消。这个腿,更别说像隔壁邻居去跳跳广场舞,她只能旁边歇一歇,望着别人家出神。

   直到有一年搬家,应阿姨碰到了一个老朋友,人家告诉她,可以找残联,那边的活动适合她。

   这下,应阿姨又有组织依靠了。后来,她参加了拱墅区的支点合唱团,和60多个年纪相仿的团友一起练歌,《呼伦贝尔大草原》《茉莉花》《人间西湖》,样样来,连英文歌都会。

   “Singing all together,singing just fjoy……”她唱起来了。没学过英文,都是跟着合唱老师唱会的。

   去年11月,应阿姨参加了贴心驿站志愿者招募。“我说我是个幸运儿嘛,每次都能遇到这么好的机会。”她说,志愿服务每周轮一次,她还嫌机会少,“我们家老张说我变了哩,一天到晚都想去了。”

   说话间,问路人来了,要去潘水站。应阿姨扶了扶老花镜,用手一指:“坐1号线下沙方向”,用关切眼神把那人送走了,隔几秒又赶紧叫住——“哎哎,不好意思哦,讲错了讲错了,潘水要坐4号线转2号线的。”

   年纪大了,复杂的线路和站名,应阿姨有点记不准。

小小台子里,藏着“祖孙”俩最朴素的生活哲理

   应阿姨记不住的东西,就得靠许婷婷来教。午间休息时,许婷婷便对着电脑屏幕,帮着应阿姨熟悉站名和火车东站地铁站各进出口编号。应阿姨扶着老花镜,凑近电脑屏幕,每讲一个地名,她便用手指点一点:“杭州有这么多新地名啊?我的信息量要跟不上时代了,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许婷婷经常带饭来上班,饭菜都是婆婆早起做的,担心外面的不健康。当了那么多年婆婆的应阿姨看在眼里,偶尔也传授许婷婷一些婆媳相处之道:“你婆婆真是好,这么早起来烧饭,天又这么冷,没有一定心力,做不到的。以前在家里,妈妈做饭给女儿吃,好像很正常,婆婆做饭,意思不一样了呀,你要珍惜,一个人被爱,一定要珍惜……”

   站厅里的乘客行色匆忙,一老一少“祖孙俩”的对话被淹没在嘈杂的背景声中,可当中最朴素的生活哲理却毫厘不差地传递着。

   应阿姨说,起初她觉得自己这个岗位老年人做做挺好,让年轻人来做有点屈才,但现在她发现,没有年轻人还真不行。“那天有个男的,看着像中国人,一张口却是外语,我听不懂啊。幸亏婷婷在,她会说英语。所以你看啊,这个岗位好像就是指指路,实际上展示的是人的气质、杭州的气质,里面学问多了。”

   志愿者的身份让应阿姨很是开心,“一方面能自我学习,再一个也是为了感恩,现在社会对我们残疾人越来越照顾了,大家都这么说。”

   今年,应阿姨想继续开开心心地做志愿者,还希望能在合唱团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能被选上参加全国合唱比赛。“大年三十,我们8户人家要去饭店给我婆婆过100周岁大寿,我希望她老人家平平安安。”应阿姨说,“哎呀,我的愿望很多的。”

   歇了一会儿,应阿姨可能意识到自己讲了这么多,有些秘密“泄露”了。“说好不讲年龄的,到最后全部被你套出来了,哈哈哈……”她又掩嘴大笑起来,“你们就是吃这碗饭的哦?”

   下午5点多,应阿姨结束了志愿服务。她慢慢走下站台,挤进地铁车厢。她到闸弄口站,再转一班公交车,坐两站,到家。

   “应阿姨,回来啦?”刚买好肉回家的邻居和她打了个照面。

   “哎,回家吃饭!”应阿姨开开心心地回了一句。

   屋里老张在起油锅,“嚓——”,菜香从楼梯口飘出来了。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被杭州媳妇惹哭!13”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