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案例>华业资本一地鸡毛:投资陷黑洞,资金链紧绷,董事会支离破碎

华业资本一地鸡毛:投资陷黑洞,资金链紧绷,董事会支离破碎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18-11-28 17:47:51>跟律师谈谈<

    刘燃成了华业资本陷入危机以来第一位请辞的董事会成员。在他之前,由于深陷资金黑洞而备受关注的华业资本,董事相继失联、被拘,董事会早已支离破碎。

    11月26日,华业资本的一则公告显示:公司独立董事刘燃向华业资本递交了一份书面辞职报告,他因工作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及董事会一个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

    当日,华业资本股价延续了前两个交易日下跌的态势,以3.09元/股低开,最终收于3.07元/股,三日累计跌幅约14.1%。三天前,华业资本董事兼总经理燕飞因涉嫌受贿被警方拘留,华业资本以9.94%跌停收盘。

    据市界不完全统计,10月初至今,华业资本接连遭债权方提告,被追偿金额超41亿元。

董事会一地鸡毛

    刘燃是1971年生人,在华业资本董事会任职至今已一年有余,此外还有一份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工作。

    2017年11月,刘燃经华业资本董事会提名,正式进入华业资本第七届董事会任独立董事。目前刘燃不持有华业资本股票,仅享受税前年薪0.99万元待遇。天眼查显示,刘燃原本任期截至2020年11月,现如今,他申请提前近2年结束该职位相关工作。

    刘燃是第一名请辞的董事会成员,此前华业资本应收账款涉假事件爆发后,部分董事已相继“失联”或被拘。刘燃即将离开的已是一个支离破碎的董事会。

    起初,公司在数次公告中称,未能与董事孙涛和刘荣华取得联系,两名董事缺席董事会会议。随后,孙涛于10月现身,因涉嫌合同诈骗罪为重庆警方刑拘。11月23日,华业资本又披露了一名董事涉案的消息——兼任公司董事及总经理的燕飞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警方拘留。

    目前,华业资本董事会中已有一人失联、两人被拘、一人请辞,加上此前失联已久的二股东李仕林,华业资本内部可谓一地鸡毛。

潜在百亿元资金黑洞

    一个猜测是,华业资本的混乱与危机,与其二股东李仕林相关。

    2016年7月,李仕林通过实际控制的玖威医疗、满垚医疗、禄垚医疗三家公司以协议转让方式累计增持华业资本15.33%股权,成为华业资本第二大股东。李仕林总共持有华业资本2.18亿股股份,按照11月26日收盘价3.07元/股计算,这些股票总市值达6.69亿元。不过媒体报道称,2016年8月取得相关股份后,李仕林当月便将所有股份质押给了工银瑞信和英大信托,质押期限均为5年。

    李仕林在公司发现假公章事件后宣告失联。 这名女商人除了是华业资本第二大持股者外,还是重庆恒韵医药有限公司(下称“恒韵医药”)的创办者。

    9月底,华业资本向市场披露了一则消息,子公司西藏华烁投资有限公司报告了一笔8.88亿元的应收账款逾期。随后,华业资本以董事兼总经理燕飞为组长,成立了针对这部分逾期账款的追偿小组。小组在随后对这笔欠款的追偿中,牵出一起百亿元资金黑洞。

    当时,华业资本应收账款存量规模101.89亿元,包括事件中8.88亿元的欠款在内,全部从公司二股东李仕林控制的恒韵医药收购而来。这也是为什么在媒体报道中,李仕林多以疑似应收账款骗局炮制者出现。后来人们发现,这名一直以恒韵医药实际控制人身份示人的女商人,竟未持有恒韵医药任何股权。

    2015年,华业资本提出拟搭建总规模不超过200亿元的医疗金融平台,用于收购三甲医院应收账款债权、合作成立医疗供应链基金、信托计划、有限合伙企业等。这是华业资本投资医疗领域应收账款债权的开始,也是那年起,华业资本开始收购恒韵医药对三甲医院享有的应收账款债权。

    华业资本在事件爆发初期接受媒体采访,透露事件爆发前,相关医院一直按期回款,投资收益良好。2017年,华业资本债权投资业务确认投资收益6.15亿元,2018年上半年,公司债权投资业务实现投资收益4.15亿元,占净利润42.3%。

    追偿8.88亿元欠款过程中,华业资本的工作小组发现了比欠款更为糟糕的情况——这8.88亿元欠款纯属“子虚乌有”。债务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出具《确认回执》,它们认为有人伪造公章,无中生有了事件中8.88亿元的应收账款。后来华业资本从恒韵医药收购了这笔“应收账款”,这些不存在的应收款,被华业资本作为应收款投资接收。

    由于假公章出现,从恒韵医药收购得来的应收账款真实性全部存疑,华业资本可能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从8.88亿元急增至百亿元级别。

资金链紧绷

    直到从恒韵医药收购得来的应收款暴雷前,华业资本还在筹划收购恒韵医药部分资产。9月5日,华业资本以1.1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恒韵医药1.41亿元的应收账款。9月17日,华业资本公告称,拟作价6000万元-8000万元,收购恒韵医药对医院的医药配送、销售业务相关的主要经营性资产及负债。

    暴雷后,遭受牵连的不仅是华业资本。

    根据华业资本披露,其用于够买101.89亿元存量应收账款的资金,并非全部来自公司自有。

    除了公司使用自有资金直接购买应收账款规模为27.25亿元外,用于购置这些应收账款投资的资金中,公司参与认购应收账款优先级和劣后级金融产品规模为37.17亿元;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认购应收账款优先级金融产品规模为37.46亿元。黑洞一旦成真,相关金融机构也将被殃及。

    华业资本此时已自身难保,它曾在9月27日公告称,如果应收账款无法按期回款,未来公司将面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

    华业资本从恒韵医药处收购得来的百亿元应收账款几成真、几成假,目前还有待有关部门调查。不过,已有华业资本的债权方们听到消息,向法院提告华业资本要求偿还欠款。

    据市界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事件爆发后华业资本陷入相关合同纠纷13起,被追偿金额超41亿。面临巨额被追偿资金的同时,华业资本的资金链极度紧绷。根据第一财经报道,截至2018年6月底,华业资本的货币资金余额仅为8.31亿元,扣除已用于担保、受到其他使用限制的3.88亿元,实际可用资金仅有4.42亿元。

地产公司积极转型遭不测

    华业资本前身是北京华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业地产”)。2015年1月发布的一份名为《华业地产重大资产购买预案》显示,华业地产当时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和矿业投资,其中又以房地产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

    房地产板块收入形势大好之时,当时的华业地产显现出未雨绸缪的姿态。在同一份文件中,华业地产宣称,由于市场环境的影响,“若仍以房地产开发业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不利于公司未来长期持续发展。”华业地产承诺交易完成后,将新增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业务,“切实推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大幅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天眼查显示,正是那年6月,华业地产正式更名为北京华业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业资本”),同时将经营范围扩大至投资管理和项目投资、企业管理、酒店管理、健康咨询服务等领域,为企业转型铺路。

    2015至2016年筹措转型过程中,华业地产曾多次转让房产地块,又积极拓展医疗领域业务。

    根据《证券时报》2016年报道,当时,现任华业资本董事长徐红在一次论坛上提到这家地产公司的转型,称公司在转型过程中,投了几家医院。

    2015年1月,华业资本斥资21.5亿元收购重庆捷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正式涉足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人们发现,恒韵医药与捷尔医疗的注册地址高度一致)。捷尔医疗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商业业务和医疗服务业务,占重医三院产权和权益的75%。按照当时捷尔医疗的业绩对赌,它承诺6年内完成18.5亿元利润,同时2015~2017年的利润达到1.3亿、2.2亿、3.0亿元。

    当时,虽然有人认为这家地产公司转型顺风顺水,但华业地产自述了转型风险。在它看来,能否顺利转型,决于华业地产与捷尔医疗在管理制度、薪酬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不曾想,将华业资本拉入深渊的危机,不在业务领域与公司的融合上,而潜伏于大意的应收账款投资上。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咨询  杭州律师咨询  法律咨询网  公司法  云法律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华业资本一地鸡毛:投”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